新闻动态

八十年代的中国海军生活,状况之差甚于苏联解体时期

         发布日期:2025-07-06 05:57    点击次数:109

前言:八十年代,中国海军已经具备了庞大的规模,但由于资金短缺、装备陈旧、人才断层,海军的现状远不如苏联解体时的困境。正是在一个人的力挽狂澜下,才有了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海军。

一:

1982年,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在海军大院后勤部礼堂上任时,他在一千多名军官面前只说了一句话:“感谢大家的欢迎,今天无话可讲!”这句话透露出他对海军状况的深刻认知。刘华清第一天就发现,海军司令部管理松懈,纪律松弛,干部经常迟到早退,战士着装不整,机关大院混乱无序,根本不像一个战略军种的指挥部。第二天,刘华清便开始着手整顿海军司令部的各项事务,从院容、军容、风纪到工作秩序一一整顿,初期有所成效,但三个月后问题再次复发。发现口头治理行不通后,刘华清决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他找来了不怕得罪人的上海基地副司令员邓树琪担任主管行政的副参谋长。

邓树琪在其领导下制定了《海军大院行政管理规定》,该规定迅速实施。一名团职干部因未服从门卫管理,甚至打了门卫耳光,立即被关进禁闭室。随后,一名总参谋部的通信员因不戴军帽、不扣风纪扣、穿凉鞋来到海军办公楼送文件,被邓树琪严肃批评,并要求其在办公室学习《内务条令》。这种严格的管理态度甚至引起了军委副主席的关注,海军大院的风气迅速得到改进。即便是国务院副总理来海军司令部,也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海军司令部的整顿使得基层部队也逐渐得到改善。

刘华清上任仅20天便开始了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万里海防视察。他的第一站是旅顺基地,接着通过渤海海峡来到了正在建设舰艇洞库的小岛。当刘华清要求打开洞库大门时,却发现门口堆满了沙石,经过一番努力才打开,关门则更为困难。刘华清当机立断,立即停工整顿。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舟山基地大量建造的洞库因为没有进行水文资料的调研,建成后被泥沙淤积,最终不得不报废。福建沙埕港的海军部队,互不隶属,距离台湾新竹白沙岬仅68海里的海坛岛航道严重淤塞,直接影响到海军的正常训练。蓬莱军港的航道水位过浅,舰艇只能在高潮时进出,且不舍得放弃刚刚投资的蓬莱阁风景区的部队营区。

海军部队由于分散,港口和洞库问题严重,管理混乱无序,许多地方的军港建设无法与现代化要求接轨。各级指挥机构存在严重的重复,后勤保障效率低下,码头上的油、水、电、暖单位不断增加,舰艇没有餐厅,水兵只能在露天甲板上吃饭。各舰队的后勤部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形成了本可就地采购的物资却需要通过漫长的程序才能到达。装备维修也存在问题,一艘猎潜艇修理了三年多仍未能完全修复。

八十年代是许多人理想信念动摇的时期,军队内存在平和麻痹的思想,部队管理松懈,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作风纪律松散。许多官兵缺乏责任心,人才流失严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军队的技术水平也不高。接连发生了重大事故,例如北海舰队的潜艇发生了严重碰撞,王学成叛逃事件等。潜艇支队几年来只有一艘潜艇在执行任务,演习时常常只有两艘潜艇参与,其中一艘发生故障后,其他只能折返回来。海军学院约40%的学员所学专业与部队要求不符,学员的军政素质良莠不齐,其中有70%的学员因不适应岗位要求被淘汰。

二:中国海军早期舰艇发展情况

在中国海军的早期建设中,尽管其舰艇数量已超过800艘,但大多数为小型艇,大型舰艇的数量不足,且许多舰艇的维护状况不佳。大量的炮艇和鱼雷艇是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建造的,而猎潜艇和导弹艇的建造则多集中在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导弹艇作为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装备,起初依据苏联205型导弹艇仿制而来,成功建造了121艘021型导弹艇。然而,由于苏联提供的图纸不完整,加上中国在当时无法满足材料与工艺要求,导致建造工程一度停滞。最终,中国只能依赖自身力量完成建造,经过两年的时间,首艘艇下水时却因主机滑油管破裂和主机连杆轴承损坏而停运,经过10个月更换主机后再次进行试航时右主机再次损坏。为了应急,更换了库存的苏联进口主机,但由于螺旋桨设计与主机和艇体不匹配,航速仅能达到设计目标的80%,而且艇体纵倾角过大,无法满足导弹发射的要求。

最终,中国从联邦德国购买了MD872柴油机,虽然成功克服了发动机重量较大的问题,但艇体加装楔形板仍未能完全解决其他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许多装备的交货时间一度拖延,且有些质量不达标。例如,全自动30毫米舰炮直到80年代初才装上导弹艇,在此之前,这些艇只能配备人工操控的25毫米舰炮。与021导弹艇同时开工的023型导弹艇采用了已建造的6602鱼雷艇平台,进展相对顺利,但由于6602鱼雷艇大量消耗木材,后来改为钢质艇体,称为024型导弹艇,共装备了75艘。024型导弹艇使用的“上游一号”反舰导弹,因其采用了易受干扰的圆锥描体制的雷达位标器,且只能锁定驱逐舰大小的目标,因此战斗效果并不理想。类似的技术也出现在苏联的R-15反舰导弹中,在中东战争中曾发射50多枚,但都未能击中以色列的小型导弹艇。

这些导弹艇还存在航程短、抗风能力差的问题,稍大的风浪便无法出海,它们只能在近海活动。相较之下,吨位稍大的037型猎潜艇原本定位为反潜护卫艇,配备有火箭式深水炸弹和大量舰炮,航程远于导弹艇,能够在南海北部执勤。但由于装备简陋且功能单一,反潜半径不到3000米,且无法与任何现代军舰进行对抗,因此其生存能力极为有限。这种困境促使中国海军开始建造更大一些的导弹艇,053H型护卫舰应运而生。053H型护卫舰配备了简陋的老式舰炮,搭载与导弹艇相同的“上游一号”反舰导弹,防空武器也仅能依赖人工操控舰炮,效能远低于导弹艇,唯一的优势是航程能够覆盖南海。

进一步增大的舰艇是051型驱逐舰,051型驱逐舰基于“上游一号”反舰导弹的发展,搭载了“海鹰1号”岸舰导弹。该导弹原本设计用于封锁110千米宽度的渤海湾,它在“上游一号”导弹的基础上装配了苏联提供的“小火山”岸舰导弹的助推器,将射程从40千米提高到80千米,且采用了更为抗干扰的单脉冲雷达。尽管与“上游一号”反舰导弹相比,性能上有显著提升,但实际上,这一导弹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气压式高度表难以精准控制飞行高度,且发动机质量不稳定,液体燃料存在泄漏风险,最终不得不装上三联装回旋式发射架。

051型驱逐舰还装备了两座76式双联装130毫米舰炮,这些炮是苏联SM-2-1岸炮的仿制型。凭借这4门舰炮,051型驱逐舰的火力对当时美制老式驱逐舰构成了压倒性优势,但其反潜和防空能力则相当薄弱。搭载的515雷达虽然可以探测到380千米外的目标,但精度较低,且防空武器仍为人工操控的高射炮,这使得其无法有效拦截掠海飞来的反舰导弹。反潜武器仅为舰艏的2500型反潜火箭,且仅有三次备弹。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051型驱逐舰在面对敌舰攻击时几乎毫无生存能力。

潜艇一直是中国海军的重要力量,主要型号为从苏联引进并组装的03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1954年开始建造,累计建造了21艘。033型是03型潜艇的国产改进型,但其雷达和无线电侦察系统依然处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水平,艇上的雷达性能不及沿海渔民使用的进口雷达。033型潜艇从1960年至1985年间建造了84艘,尽管当时中国迅速扩展潜艇规模,建造工厂多达五家,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不稳定,导致一些潜艇下水后无法正常使用。此后建造的035型潜艇虽然有所改进,但依然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导致中国潜艇部队在整个80年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三:

1983年,海军开始进行集中整顿,推行精兵简政,缩短战线,严格拒绝扩充部队编制的要求,并全部否决新军港码头建设项目。那些没有战斗力的老旧装备,必须立即淘汰。刘华清从海军司令部直属单位选拔了50名士兵,组成了军乐队,并亲自作词创作了《人民海军之歌》,创立了海军节并设计了海军旗。此外,还改革了海军军服样式,制定了《海军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海军全面加强基层建设三年规划》,《关于海军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几个问题》,《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海军2000年前的发展设想和“七五”建设规划》,《海军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海军2000年前装备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同时修订和编写了736部条令和条例。

经过几年的整顿和三年规划的实施,海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海军首次确定了“积极防御、近海作战”的作战方针,并提出“到本世纪末建设一支精干、现代化的人民海军”的目标。成立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为高层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由于舰队管理事务繁杂,舰队后勤部门被裁撤,医院、仓库、军港等事务交由基地管理,建立了海军装备修理部。海军指挥体制也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海军-舰队-基地-部队”四级结构简化为“海军-舰队-部队”三级结构,后勤装备保障体制也从“四级”简化为“三级”。

舰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提升战斗力,实行海军训练改革,并推出了“舰艇长全训合格考试制度”。一名军官要成为舰长,必须通过全训考试,成为全训合格的部门长或副舰长,接受院校正规的舰艇长培训,经过一年的见习并通过独立操纵考试后,才能被任命为舰艇长。舰艇长还需完成《舰艇训练大纲》要求的所有训练科目,并接受考试委员会对损管、防御、攻潜、反潜、主炮对海攻击、导弹对空和对海攻击等方面的全面考试,才能成为“全训合格舰艇长”,具备参与编队级以上训练和战备值班的资格。此外,舰上任何军官或部门考核不合格都会直接影响舰长的全训成绩。到1988年年初,合格的舰艇长已超过50%。

为解决“每次训练前准备一个月,训练十天,总结半个月”的问题,海军组建了舰艇训练中心,并实行分类分级训练。不同类别的舰艇进行不同的训练任务:一类舰艇主要进行编队训练、合同训练,结合作战任务进行战术课题训练和远航训练;二类舰艇则在训练基地组织单舰(中队)课目训练;三类舰艇舰员参与一、二类舰艇的出海训练,少数舰员专责舰艇修理。士官和水兵的培训由舰艇训练中心、潜艇训练支队、快艇训练中队和飞行训练基地主办,军官培训由指挥院校和工程院校负责。学院组建学员旅,统一管训学员,课程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文化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军事课等。90%以上的专业学科进行了优化,培养出大量兼具专长和博学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

在装备技术方面,刘华清提出了加大战斗舰艇作战半径的计划,优先发展“飞豹”歼击轰炸机、巡逻预警机和直9舰载直升机,并尽快解决空中加油技术,改进常规潜艇,完善核潜艇,研制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他还明确提出,必须自主研发航母。虽然1985年中国的军费仅为192亿元,远不及美国单艘航母的价值,因此只能规划用15到20年的时间进行航母预研,到2000年后根据情况确定型号。同年夏天,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退役的“墨尔本”号航母,刘华清指示海军装备部的3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墨尔本”号进行全面考察,并于1987年开办了“飞行员舰长班”,为未来20年后的中国航母储备第一代指挥员。

四: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海军的艰难时期,但在刘华清五年任期内,海军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过一步步的努力,从极度落后走向了强盛。今天,中国海军的舰艇闪耀如新,不再依赖那些年久失修的老舰来支撑海军力量。而在八十年代曾经辉煌的美国海军,如今也只能依靠锈迹斑斑的老舰来维持军力,逐步走向衰退,犹如英国海军的命运。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教你快3玩追长龙稳赚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